車行大道,智在其中——我校學(xué)子寫作2017年江蘇省高考作文
來源: 錄入者: 發(fā)表于: 點擊:
車行大道,智在其中
常州市第一中學(xué)高一(1)班 魏子茹/文
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唯見兩道車轍留下,訴歲月如歌芬芳不息,訴來路漫漫其修遠兮,訴大道伶仃仍當尋之而行。峰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車行處。有些車,已然遠去,但車中的智慧。今天的我們依舊應(yīng)當莫失莫忘。
一抬木車,一雙睿智的眼睛,一席布衣,幾位弟子。他們云游四海,以博大寬厚的思想去接納,去包容,去教誨。他們沒有當歌似酒的瀟灑,卻有內(nèi)心的從容與安寧。夫子的木車,是解放思想、自由馳騁的天地——分明是一輛小小的、封閉的木車,分明已隔了千年的光陰,坐在《論語》前的人們,依舊能聽到思想的天鵝那撲棱棱展翅欲飛的聲音。車中的智慧,是掙脫束縛的牢籠,去行走、去思考、去追尋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一駕馬車,一幅滄桑的面容,一場起起落落的人生。他站在車的前部,看著兩邊的景色向后退去,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不禁長嘆了一口氣,心里想著:“人生在世實不容易,要想明哲保身,只能像車前的橫木一樣,默默無聞地奉獻,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安安分分、勤勤懇懇,被需要、被認同;亦要像車后的痕跡,雖不引人注意不大富大貴,但也無災(zāi)無禍,平安無事。”想著,便對帳中的妻子說:“你腹中的孩兒,便取名為軾吧,日后他若有了弟弟,就喚作轍。”蘇家兄弟,其詩囊才調(diào)傳為千古佳話,名學(xué)也是寓意深厚,不同凡響。車中的智慧,是低調(diào)為人,不張揚,安安靜靜,做好自己。
一騎慢車,一匹瘦馬,一封長箋,一大片緩緩行走的云霞。那時候的人們,如木心所說的那樣:“從前的日色都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沒有迅捷的網(wǎng)絡(luò),耀眼的燈光,喧囂的喇叭聲,只有清晨豆?jié){店冒出的白霧,人們和善的微笑,蟬鳴不輟。那種緩慢的生活節(jié)奏,擁有明亮澄澈的溫暖。慢下來,別使勁地踩著油門,別橫沖直撞地飆車,別焦急地看手表罵著紅燈,別讓汽油燒盡了你內(nèi)心的安寧,因為真正的快樂只源自平和與舒緩。車中的智慧,是慢下你的節(jié)奏,莫辜負了靜美的歲月。
一輛奇車,一雙沾滿灰塵的雙手,一眾神色各異、議論紛紛的閑人???/font>·本茲略有些緊張但是堅定明亮的眼睛注視著這個有些龐大的家伙。“他真是異想天開,竟想用蒸汽機代替馬。”“反正就看看熱鬧罷了。”本茲坦然一笑,走過這些人身旁。事實勝于雄辯,他成功了,開創(chuàng)了新的時代。他的成就,出自于他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出自于他的對自己創(chuàng)意的信心以及對閑人之語的一笑而過的豁達與灑脫,不甘放棄的執(zhí)著與勇氣。車中的智慧,是對創(chuàng)新的堅持,是面對質(zhì)疑的信心與決心。
車輪還在轉(zhuǎn)動著,人們也在繼續(xù)前行。車中的智慧,并不深邃,但是若能用心汲取與把握,人們的步伐便能似水上行風,瀟灑自如,在人生的大道上且歌且馳騁。
車中溫暖
常州市第一中學(xué)高一(3)班 薄立寒/文
記得《說文解字》中對車有過這樣的記載:“夏后時奚仲所造。”千年的時光流逝而過,從古代帷帳環(huán)繞的馬車到現(xiàn)代金屬光澤的汽車,我們用車的目的從未改變過——離開,抵達,以一種越來越先進的方式。對我而言,車從來就不僅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一個承載我身體和心靈的實體。
其實,從滴滴打車推出了“順風車”概念之時,我才對車有了更進一步的解讀。乘客與司機,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通過細細的光纖跨越一座城市分享同一個空間的空氣,這是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帶給我們的緣分。
我很慶幸,當我對現(xiàn)代人之間僅有的溫情和奉獻幾乎放棄希望的時候,順風車告訴我,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還沒有消失殆盡,人對所棲息的地球的關(guān)懷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記憶是兩次天壤之別的旅程。
有一位司機駕駛的車無疑是我自從乘坐順風車以來坐過的最好的車,他是一位典型的中年中產(chǎn)階級。誠然,我對他注冊順風車司機感到極為詫異,然而坐上汽車以后,他開始對“順風車”侃侃而談,他向我提到新加坡、美國、德國對于順風車等拼車模式的先進管理理念,他向我傾吐著他對環(huán)保及奉獻的理解。我與其說是驚訝,倒不如說是驚喜,在我的身邊充斥著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奔波生存的人們,除了從書中,我鮮少有這樣的機會接觸到這樣的思想,讓我在一個十幾歲少年狹小的天地中仍然可以窺見這個世界中堅力量的成長。時至今日,我仍記得他說:“不管我一個人做這件事情有多么微不足道,我還是會繼續(xù)做下去,終有一天,我們的環(huán)境會好的,一切都會變好的。”
另一次的經(jīng)歷卻幾乎讓我落淚。那位司機開著一輛面包車,載著他的妻女和我。車很舊,并不算整潔,以至于媽媽送我上車時不由皺了皺眉頭,我在上車前與她發(fā)生了口角,便沒有作聲。啟動之后,那個司機笑著自嘲道:“呵呵,我的車很爛吧。”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從他略微不標準的普通話來看,他無疑是一位來這里打拼的外鄉(xiāng)人,然而,就算這個家庭在我面前顯示的是一種粗糙的、簡樸的甚至有些寒酸的生活,我從這張斯文白凈的臉上卻沒有看到太多的粗野和憤世嫉俗。一路上,司機禮貌而不失分寸地向我攀談,我知道他看見了我紅紅的眼眶,我很慶幸遇到了一位善良的陌生人,愿意在別人傷心失意時給予不著痕跡的安慰。
短短幾十分鐘的路途,我遇見過各式各樣的人和事,順風車就像是世界在一個人情淡漠的時代為我打開的一扇窗,讓一個閱歷并不豐富的少年用柔軟的皮膚去接觸粗糲的生活,用一顆好奇的心擁抱大千世界。
一方天地,隨意的攀談,簡短的對話,給我放送電影一般的感覺,不過這是生活的影像,更加真實而動人。在21世紀科技與人文的交匯口,我有幸嘗到了車中溫暖、人間真情。
看來,約翰多恩說的沒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在車中,也是這樣。
驅(qū)車上路
外交學(xué)院 王虹菲/文
人世間亙古不變的是歲月的更迭往復(fù),翻滾的時間車輪揚起了誰的風塵、又轟隆響徹了誰的行路。從前到以后,我唯一確定的是——它不會停。
早晨父親駕車送我上學(xué)的路上,我習慣倚靠在副駕駛上補眠,不短的路程走走停停,不能睡穩(wěn),意識還隱約。這個小城的車來車往、時光流轉(zhuǎn),就在車窗外傳來的聲響與氣味里撲面而來。
首先要經(jīng)過的是一個老住宅區(qū)。那個街區(qū)很可愛,沿街的鋪面買豆?jié){油條,送來了古早味的回憶,風吹過遮住了半條街的法國梧桐會傳來溫柔的長吁短嘆。一輛輛自行車輕快地穿行在弄堂,清脆的車鈴叫醒了一個早晨;聽,那輛哐鏜哐鏜過去的定是一架老式二八,我猜是一位積古的老者踩著效命了大半輩子的老車往哪個公園遛鳥去,他的半導(dǎo)體里傳來咿咿呀呀的紫竹調(diào)。古樸、單純,時光在這里仿佛回到了從前,回到了屬于祖父的年代,那個車馬緩慢、一生鐘情的年代。
過幾條街、再轉(zhuǎn)幾個彎,車在酒吧街的紅綠燈前停住,正遇上歡騰了一夜、在漸趨平靜前帶著些許酒精香氣離開的車輛。發(fā)動機低沉渾厚的是越野車,車輪壓過地面輕飄飄的是轎車,忽而一陣磨損氣缸的刺耳聲刮過肌骨,那是屬于跑車的尖銳與浮夸,聽著這樣的聲響,我不禁在腦海里構(gòu)想出了幾張宿醉迷蒙、叛逆不遜的年輕臉龐,綴滿了時代變遷所應(yīng)有的特立獨行與光怪陸離。酒吧、迪廳,在那個開天辟地的時代后,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雨后春筍般的出現(xiàn),他們的背后是古老國家噴薄而出的青春力量、渴望自由與發(fā)展的狂飆突進式的吶喊。
最后一次停頓,是車子被堵在了市中心的交通要塞。清晨的時間分秒必爭,尤其是對于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來說。一時間,來自各式車輛的不同聲響穿雜在一起,不由分說地沖撞進耳膜并直擊心臟:上班族不耐煩的鳴笛聲、公交車的放氣聲、占據(jù)優(yōu)勢穿縫而過的電動車擦地聲、在建地鐵站的施工聲、交警協(xié)管們忙碌的指揮說話聲……眾聲鼎沸。這個熱鬧卻擁堵的十字路口像極了這個時代里的祖國,她早已不再是那個古樸落后的鄉(xiāng)土中國了,她也絕不僅僅是那個改革開放初期花里胡哨的年輕國度了。她正向著多元化發(fā)展,日趨現(xiàn)代化越來越富強。同時她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但我知道,正如堵車只是一陣子的事兒,當她走出這個堵塞的路口,她有的是一片坦途。
過了這個十字路口,就是我的學(xué)校。這一段路,我到了。
但我知道,春秋寒暑才幾步,我的人生行路遠未止步,而時間的車輪也一定在它應(yīng)有的車軌上不會停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變遷的世俗風景里驅(qū)車上路吧。
車來車往,時代還在前行,下一秒,她又會不同。
![]() ![]() |
主辦單位:常州市第一中學(xué) 蘇ICP備05086717號-1
地址:常州市椿桂坊蘇家弄55號(213003) 聯(lián)系電話:(0519)88121926 (周一到周五,8:00-11:00,13:30-17:30)
技術(shù)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常州萬兆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訪問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