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洪流中的幾抹紅色
高二國際班 臧濟洲
2011年10月22日,常州市第一中學一格義工服務隊在新高二組織的義工服務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同學們的第一次活動是在文化宮交通崗亭服務。
大約8點半,7位高二國際班的同學們在校門口集合,由一格服務隊隊長張嘉偉同學帶領,徒步走到了文化宮十字路口。一路上,一格義工隊的隊旗迎風飄揚,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讓我們感覺頗為自豪。
來到崗亭,大家聽交警分配了任務:3位同學留在崗亭打掃衛(wèi)生,其他4位同學在斑馬線旁站崗,維持秩序。大家都穿上了紅馬甲,戴上了紅帽子,看上去有些滑稽,但也別有一番氣質(zhì)。大約9點,服務開始了。3位女生認真地拿起抹布擦起了崗亭的扶手和欄桿,而其他4位同學則努力開始了交通秩序的維持。人行道紅綠燈不斷地轉(zhuǎn)換著,同學們的心情也隨而變得緊張或是放松。一到紅燈,總有那么幾個行人蠢蠢欲動,或是直接若無其事的走過去。大家則不斷耐心的勸阻著,有時遇到實在不講理的,也只能無奈地忍過。平時并不覺得交警或者協(xié)管員有多么辛苦,今天親身實踐后,大家才感受到了他們的不容易。
不知不覺過去了1個多小時,站崗的同學們都堅持到了活動的最后, 在這個過程中阻攔了不少穿紅燈的行人,也算是不虛此行。10點半,大家?guī)е晕⑵v的身軀和愉悅的心情結(jié)束了本次服務活動。希望下次活動能一樣成功和精彩!
丁夕桐 高一A班
今天我們40多位同學前往海軍老干部休養(yǎng)所開展了我們國際部的第一次大型的義工活動,在這2個小時里,除了簡單的衛(wèi)生工作,我們還深刻地了解了那些塵封的海軍往事。再加上也許已經(jīng)很久沒人光顧過小院,我們的勞動與采訪讓老干部們倍感欣慰。
很多海軍退休干部都已經(jīng)很年長了,許多老人都在75歲到90歲之間。他們是共和國的軍人,都經(jīng)歷過了不少血雨腥風并且傷痕累累。我們小組采訪了一位90歲的老干部,由于曾經(jīng)受過槍傷他療養(yǎng)了很久一段時間。當問及他對過去的感受時,老人坦言:“這點沒什么,當年打鬼子撂下的,為了國家嘛,光榮!”當聽到這樣老當益壯的豪言時,我們的愛國之情又油然而生。
那海軍干休所,其實設施并不是很完善。但是從海軍后勤人員盡職盡責的服務中,我們卻能感受到他們對老軍人的敬佩與尊重。我們也陪伴著工作人員,望著那些在抗戰(zhàn)與解放戰(zhàn)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干部那閱歷頗豐的臉,傾聽著他們講述陳年的往事。
雖然是國際班的同學,但是我們不能缺少服務社會的義工意識,更不能缺少對祖國、對解放軍戰(zhàn)士們的深切愛戴。
高一A班
走進去,映入眼簾的是滄桑的屋墻——這便是此次義工活動的目的地:海軍老干部休養(yǎng)所。進入大院,便于一位老人四目相交,縱然皮膚滿是皺紋,眼皮也搭聳著,但雙目卻仍炯炯有神——從中依然可以看出老兵年輕是的風采。呵,不愧是解放軍的海軍軍官呢!勞動結(jié)束之后,老人們聽到要采訪,又都不禁露出了笑容。我們圍著老人,在茂密的藤架之下,聽著老海軍門娓娓訴說著故事。八年抗戰(zhàn),國共對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化大革命,還有那個時代軍人們心中最紅的毛主席。當提到現(xiàn)代化的生活時,老人對安靜的休養(yǎng)所還有可愛的新一代同學們感到十分滿足與欣慰。講到興頭之上,老人的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也揮舞著卷起的報紙。也許老干部們很少有這樣講故事的機會,那同學們在義工之余來陪著他們也是極好的。
離別時我們小組與老人合了影,但是組員們心中卻都忘不掉老人那在陽光下晶瑩的白發(fā)。我們下次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