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常州市教育局辦公室國際交流處楊振副處長、常州市教育局國際交流處吉寶祥主任、常州市外辦處長鄭堯、常州市覓渡橋小學副校長錢伊琳一行4人蒞臨我校,對我校申報常州市國際理解教育示范學校進行現(xiàn)場考核。
考核小組一行人進行了學生調(diào)查問卷和教師訪談。近年來,學校每年都要開發(fā)20多門校本課程,《背包族》、《時政直通車》等課程充分融入國際理解教育元素,通過引領學生關注本國文化的同時,放眼看向世界,提升尊重、理解、悅納不同國家文化的眼界。學校教育戲劇別開生面,通過西方名著的研讀,進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別。尤其是學校從2015年暑期起開發(fā)的研學課程,鼓勵學生帶著父母旅行,很多家庭會選擇出國研學,進一步了解國際文化特色,增強國際理解能力。學校通過制作“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展板,展示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和獨特的文化,促進學生進一步開放視野。富有特色的“一中講壇”活動,通過老師講解出國學習的見聞和感受,共享見識,拓寬教師研訓平臺。這些舉措和活動進一步拓寬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平臺,引導師生放眼世界,開闊眼界。
李萬龍副校長結(jié)合我校國際理解教育專題視頻《扎根民族土,開出世界花》的播放,詳細介紹了我校在國際理解教育上的理念,包括校本課程建設、特色活動體系以及我校在國際理解教育示范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落實情況。
楊振副主任說:“國家提出改革規(guī)劃綱要,明確規(guī)定國際理解教育工作是要扎實開展的工作。常州的國際理解教育水平處于先進水平,而一中在國際理解教育上的水平也有目共睹。希望今后進一步加強學科教育與國際理解教育的融合,作為高中學生,不僅僅要能夠理解他國文化,更要善于吸收,真正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吸收外來,走向未來’”。
學校必將借助此次申報機會,進一步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國際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校本課程,讓師生以更開放、理性的認識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高東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