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我校獲評“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學?!?
來源: 錄入者: 發(fā)表于: 點擊:
8月17日,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專項獎頒獎典禮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34個青少年代表隊,20多個國外青少年代表隊,共約1000多人參加了頒獎典禮。
我校榮獲本屆大賽《十佳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學?!贩Q號(全國十佳,江蘇省唯一);陸銘同學榮獲國家二等獎、安恒信息專項獎及獎金一萬元;尹政泓同學榮獲國家三等獎、英特爾英才獎及獎金兩千元;仇楷涵同學榮獲國家三等獎。
學校一貫重視科技教育,學生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和五大學科奧賽等科技比賽中,取得了驕人成績。學校是首批“江蘇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十佳科技創(chuàng)新學校(2013年)”、“‘十三五’省科學教育綜合示范學校”、“江蘇省首批STEM優(yōu)秀試點學校”,先后8次獲得“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五星級先進集體”榮譽,是全國青少年創(chuàng)客聯盟創(chuàng)始會員單位。
學生在智能機器人、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和頭腦奧林匹克等科技競賽中,共獲得100多項全國一等獎。在2016年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中我校獲“創(chuàng)意智造”項目全國一等獎。在2017年江蘇省首次模擬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基于霍爾傳感器的二輪車報警裝置》項目獲得一等獎第一名。
(一)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成立“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整合各學科名師(包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地理、美術等學科)、科技輔導員和所有實驗員,形成強大的師資團隊。
學校每年派出教師參加與科技教育相關的專業(yè)培訓和交流學習,邀請國內外科技教育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進一步提升團隊核心成員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師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擴大外出交流、培訓人次,做到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團隊中有70%的教師是省以上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教練員。
(二)開展豐富的科技活動。
我??萍蓟顒迂S富多彩,3月研究性學習展示活動,5月科技節(jié),10月學生創(chuàng)客作品展。校外除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類科技競賽外,還與各地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團隊切磋交流,開展與高校合作,探索“中學-大學無縫對接”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每年組織學生參觀常州科教城、新北區(qū)高新科技產業(yè)園的創(chuàng)客空間,與學校研學課程相結合,組織學生拜訪我國的知名科技創(chuàng)新專家和著名科普基地,接受新技術、新理念的熏陶。
(三)開設富有選擇性的個性化的科技課程。
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圍繞學校的科技特色,提高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我校從2003年秋季開始在高一年級開設校本課程,到目前已形成50多門校本課程。校本課程中有一半左右與科技教育活動有關,并強調在課程實施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16年我校成功申報省首批STEM項目試點學校,先后開發(fā)10多門STEM課程,其中巡線競速已經作為江蘇省校本課程精品系列叢書中出版。
(四)以項目式學習促進自主發(fā)展。
我??萍蓟顒拥拈_展,特別是研究性學習、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機器人活動、STEM項目實施等方面,都是以項目式為基礎,通過學生小組互助學習、自主學習等模式開展科技活動。智能機器人比賽項目如WER、FLL、VEX等都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數學、技術、物理、化學、傳感器、控制、編程等多種學科知識來搭建機器人,并能夠完成一些設定任務。STEM教育就是通過各種項目來實現的,比如LED燈、動力小車、基于智能硬件Arduino的各種設計等都要融合多學科知識。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僅深化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培養(yǎng)了系統規(guī)劃、綜合思維、評價與反思等高級思維能力,有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基于項目式的學習模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
我?;陧椖渴降慕虒W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項目選題、項目規(guī)劃及課程設計、項目實施(包括項目實施前測、背景知識教學、項目設計制作、測試、反思、項目評價等幾個方面)。
項目選題切合學生發(fā)展實際需要,主要圍繞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科技競賽項目進行項目選題;根據選題進行項目設計規(guī)劃和課程開發(fā);課程開發(fā)完成后就進行項目的實施。在項目實施前,先進行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前測,通過前測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動手能力等。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分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背景知識的教學和補充。通過背景知識相融合的小活動,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最后通過一個綜合項目活動的開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和項目結束后還要進行項目實施評價。
項目總體評價方式主要包括過程性評價和作品評價為主。學生通過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情況進行。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強化過程性評價。在注重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側重學員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過程中有效學習的引導,構建了集知識、能力、過程評價為一體評價方式,以作品評價為主,通過學生作品的完成度及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的綜合表現為基礎,進行作品綜合評價。
關閉窗口
打印文檔 |
主辦單位:常州市第一中學 蘇ICP備05086717號-1
地址:常州市椿桂坊蘇家弄55號(213003) 聯系電話:(0519)88121926 (周一到周五,8:00-11:00,13:30-17:30)
技術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常州萬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