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發(fā)言的主題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當鴉片戰(zhàn)爭的炮火攻向這片土地,中國開始邁向那段萬分艱難地近代史。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國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敗。在這段艱難地時光里,中國逐漸喪失領土主權的完整,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他們面對的是天價的賠款,承受的是屈辱的割地,那個時代的中國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但縱然如此,中華兒女卻從未放棄,魏源愛國心切,戰(zhàn)事失利之時奮筆寫下《海國圖志》;鄧世昌以身殉國,毅然駕駛致遠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康有為變法革新,危難之時以戊戌變法救亡圖存……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守護,中國才得以不斷發(fā)展。當然,走在愛國前沿的不止是他們,更有一群青年不斷的努力著,奮斗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自己深愛的祖國。
八十四年前的今天,北平的街頭,千千萬萬的學生聚集在了一起。他們不畏寒風凜冽,不懼軍警鎮(zhèn)壓,高舉著愛國的旗幟,振臂高呼著“援助綏遠抗戰(zhàn)";奮力吶喊著"各黨派聯(lián)合起來",也許他們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卻因為對于祖國的一腔熱血而相遇,他們在街頭示威游行,用自己的行動訴說著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訴說著對于華北自治的反對,他們用自己的努力捍衛(wèi)著祖國主權領土的完整,用自己的青春譜寫著愛國的華章。這就是歷史上的,一二九愛國運動。
這不僅僅是一場學生的愛國運動,更是中國人民對于日本侵華者的奮起反抗。他們走上街頭,勇敢的揭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奮力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xié)投降政策,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喚醒著仍在沉睡的百姓,喚醒著仍在沉睡的中國。正是因為所有像他們一樣的愛國英雄,不屈不撓,不懼不畏,不斷地為了祖國的崛起而努力,今日的泱泱華夏才得以如此安定。他們的姓名也許會在歷史的沖刷下漸漸淡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如今的社會已然一片安定繁華之景,但正值青春的我們卻不可因此安于享樂。若問青少年可以有何作為?你看,鸚歌嶺團隊二十七名大學生,致力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青年藝人王佩瑜,致力于京劇的傳承與傳播;北大女學霸宋璽,努力圓滿海軍夢,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于祖國的熱愛。
在這安定的新時代里。不需要我們披甲上陣,外出御敵,不需要我們走上街頭,振臂高呼,但我們卻不可以因此失去青春的活力。我們所要做的,是用心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課堂上每一次冥思苦想,操場上每一次奮力追逐,活動中的默默付出,舞臺上的精彩呈現(xiàn),在每一次歷練里,我們都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也正是因此,我們才足以擁有報效祖國的勇氣與能力。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我們夢想,亦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用青春的激情描繪愛國的畫卷,用青春的熱血譜寫愛國的樂章。只有如此,中國的未來,我們的明天才會無比絢爛。愿我輩皆能不負青春,不負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的發(fā)言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